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艾默生变频器专营    

变频器,软启动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PLC梯形图编程基本规则!
新闻中心
PLC梯形图编程基本规则!
发布时间:2025-10-07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PLC 梯形图编程需遵循一系列规则,这些规则基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逻辑习惯,同时结合 PLC 的扫描工作原理,确保程序逻辑清晰、运行可靠。以下是梯形图编程的核心基本规则,涵盖图形结构、元件使用、逻辑关系、程序优化等方面,适用于三菱、西门子、施耐德等主流 PLC 品牌。

一、图形结构规则(形似 “继电器电路”)

  1. 左右母线为逻辑电源梯形图左侧为 “左母线”(逻辑 “1”,高电平),右侧为 “右母线”(逻辑 “0”,低电平),所有逻辑电路必须连接在两条母线之间,电流从左母线经触点流向线圈,最终到右母线(实际为 PLC 内部逻辑运算,非真实电流)。

    • 禁止:线圈直接接左母线(无触点控制,导致线圈始终得电);触点直接跨接两条母线(短路逻辑)。

  2. 触点与线圈的位置固定

    • 触点(常开 / 常闭)只能放在线圈左侧,作为逻辑条件(控制线圈是否得电)。

    • 线圈必须放在逻辑行的最右侧,且不能直接接左母线(需经触点控制)。

    • 禁止:线圈左侧无触点(无条件输出);线圈右侧再接触点或线圈(逻辑无效,PLC 不识别)。

  3. 逻辑行的 “水平连贯性”每个逻辑行(网络)必须从左母线开始,水平向右延伸,触点和线圈依次串联,不允许垂直分支(“分叉”)或 “孤岛”(脱离母线的独立电路)。

    • 错误示例:某逻辑行中间垂直分支接另一个线圈(导致 PLC 扫描时无法正确判断逻辑)。

    • 正确处理:垂直分支需通过 “并联触点” 或 “主控指令(MC/MCR)” 实现。

二、元件使用规则(避免逻辑冲突)

  1. 输入 / 输出元件的唯一性

    • 输出线圈(Y):同一输出线圈(如 Y0)在程序中只能出现一次,多次出现会导致逻辑冲突(PLC 按最后一次扫描结果输出,前面的逻辑无效)。

    • 输入触点(X):输入信号的常开 / 常闭触点(如 X0、X0/)可在程序中无限次使用(相当于继电器的多个辅助触点),不影响实际输入信号。

  2. 内部元件的合理使用

    • 定时器 / 计数器的线圈只能出现一次(多次调用会导致计时 / 计数混乱)。

    • 特殊辅助继电器(如三菱的 M8000(运行监控)、M8002(初始化脉冲))有固定功能,不可随意用作普通继电器。

    • 辅助继电器(M)、定时器(T)、计数器(C)的触点可多次使用,但需注意:

  3. 线圈类型的输出限制

    • 输出线圈只能是:输出继电器(Y)、辅助继电器(M)、定时器(T)、计数器(C)、状态继电器(S)等,不能直接输出到输入继电器(X)(X 是外部信号输入,不可编程控制)。

三、逻辑关系规则(符合 “与 / 或 / 非” 运算)

  1. 串联表示 “与” 逻辑,并联表示 “或” 逻辑

    • 多个触点串联:所有触点都闭合(ON),逻辑才导通(如 “X0 闭合 且 X1 闭合”→ 线圈得电)。

    • 多个触点并联:任一触点闭合(ON),逻辑即导通(如 “X0 闭合 或 X1 闭合”→ 线圈得电)。

  2. 复杂逻辑的 “先并后串” 或 “先串后并”

    • 先将 “与逻辑” 的触点串联,再与其他 “与逻辑” 并联(先串后并)。

    • 先将 “或逻辑” 的触点并联,再与其他 “或逻辑” 串联(先并后串)。

    • 当逻辑同时包含串联和并联时,需明确运算优先级:

    • 示例:实现 “(X0 与 X1)或(X2 与 X3)”→ 先串联 X0-X1、X2-X3,再将两个串联支路并联。

  3. 禁止 “双线圈输出” 与 “矛盾逻辑”

    • 双线圈输出:同一线圈(如 Y0)在不同逻辑行中被两次输出(一次由 X0 控制,一次由 X1 控制),PLC 扫描时仅最后一次有效,导致逻辑混乱。

    • 矛盾逻辑:同一线圈被 “SET 置位” 后,未用 “RST 复位” 又被其他条件强制断开,导致状态不稳定(如 SET Y0 后,直接用 X1 常闭串联 Y0 线圈)。

四、程序结构规则(清晰易读)

  1. 按 “功能分区” 编写程序将程序划分为多个逻辑块(网络),每个块实现一个独立功能(如启动停止逻辑、延时控制、报警处理),并添加注释(如 “电机自锁回路”“急停保护”)。

    • 示例:三菱 FX 系列用 “网络(Network)” 分隔,西门子用 “逻辑块(OB/FB/FC)” 组织。

  2. 程序执行顺序与扫描周期PLC 按 “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” 的顺序扫描梯形图,先执行的逻辑可能影响后执行的逻辑(如前序逻辑的输出线圈触点,在后序逻辑中作为条件)。

    • 注意:避免 “后序逻辑修改前序逻辑的输出”(如 Y0 在网络 1 得电,网络 2 又让 Y0 失电,导致 Y0 实际状态由网络 2 决定)。

  3. 线圈输出的 “即时性” 与 “滞后性”

    • PLC 扫描时,输入信号(X)在扫描开始时统一读取(保持不变),输出信号(Y)在扫描结束时统一刷新(中间逻辑运算不影响外部输出)。

    • 例:程序中 Y0 得电后,其触点在本次扫描中立即生效(内部逻辑即时更新),但外部设备需等待扫描结束后才动作(滞后一个扫描周期)。

五、特殊指令与安全规则

  1. 定时器 / 计数器的正确使用

    • 定时器(T)的设定值需与 “时基” 匹配(如三菱 T0 为 100ms 时基,K10 表示 1 秒),线圈失电时普通定时器(非积算型)当前值清零。

    • 计数器(C)的计数脉冲需为 “边沿信号”(短暂 ON),避免持续 ON 导致计数错误,复位需用 RST 指令。

  2. 安全电路的 “硬软结合”

    • 急停、过载保护等安全逻辑,需在梯形图中串联常闭触点(如急停 X1),同时必须在硬件电路中独立串联急停按钮(避免 PLC 程序故障导致安全失效)。

    • 例:电机控制回路中,梯形图和主电路均串联急停触点,形成双重保护。

  3. 避免 “无限循环” 与 “资源浪费”

    • 跳转指令(CJ)、主控指令(MC)等需合理使用,避免程序进入死循环(如跳转后无法返回)。

    • 不使用的触点、线圈或空逻辑行需删除,减少 PLC 扫描时间(尤其对大程序)。

六、典型错误案例与规范对比

错误示例(违反规则)规范示例(符合规则)错误原因分析

image

image

线圈直接接左母线,导致无条件输出(始终 ON)

image

image

同一 Y0 两次输出,逻辑冲突(后一次覆盖前一次)

image

image

垂直分支导致 PLC 无法正确扫描逻辑路径

总结

PLC 梯形图编程的核心规则可概括为:“母线为界,左触右圈;串与并或,逻辑清晰;元件唯一,安全优先”。遵循这些规则不仅能保证程序正确运行,还能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护性。实际编程时,需结合 PLC 品牌的特殊指令(如西门子的 “能流” 概念、三菱的 “步进指令”)灵活应用,但基本逻辑规则具有通用性,是入门和进阶的基础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20143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